广西“十四五”将新建3个运输机场 吞吐量破4000万人次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透露,2015年OCI的多晶硅可变生产成本也略高于16美元每公斤,可变生产成本包含现金成本及日常管理、销售及研发费用,不含折旧。
服务供应商鼓励用户以当面推荐或通过网络平台推荐的形式与亲友、邻居在项目的前、中、后期互相交流,从而提高住宅业主投资能效升级的社交动力。此外,科罗拉多州的州级别太阳能支持政策也为太阳能设备在这一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户需要简单便捷的解决方案,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并让用户容易操作,就像太阳能公司提供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一样。而在这方面,太阳能却有着独特的优势:1.可见性高。(如图1)图1:太阳能系统安装的空间分布并不简单的遵循人口分布规律;即使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太阳能光伏系统也会在中小型居民区中扩散开来。除了这些较常规的方式外,供应商还可以鼓励用户当面或通过网络平台,与亲友、邻居分享他们的能效升级成果。此外,努力创造两党同时支持的鼓励能效升级投资的政策环境。
柯林斯堡市的这些政策支持和公用事业计划为当地太阳能市场发展建造了基础设施。有研究认为,空间邻居效应很可能会带动更多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记者发现,之前我国商务部对美的多晶硅倾销税征收税率在53.6%~57%,其中如REC、赫姆洛克半导体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MEMC、AE Polysilicon Corporation等都被征税,远高于其他韩国公司。
不过就该说法,记者尚未得到韩企方面的确认。但是就在去年,来自德国、美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挪威、日本和沙特的进口多晶硅累计超过6万吨。复审申请书还写明,OCI公司的去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现在多晶硅的现货价格低于绝大多数厂商的现金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不如通过降价的方式销售货品,使机器不要停转。
《倾销与倾销幅度期中复审申请书》(下称复审申请书)显示,2015年全年,以中国海关口径统计为准,自韩进口的多晶硅加权平均价可能是16.3美元/公斤,其中最高价出现在2015年1月(20.31美元/公斤),12月则降至13.96美元每公斤,多晶硅价在逐月下调(该出口价是根据中国海关数计算加权平均到岸价格测算的CIF价格,不含境内外环节的费用)。2015年韩企出口量大增用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和定向凝固多晶硅锭生产的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
该企业表示,近期现货价格略低于15美元每公斤。再者,国内十几家多晶硅企业之间已形成充分竞争关系,任何企业想在短期内抬高价格都无异于主动放弃市场。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9月韩国的多晶硅进口确在减少,数字已经下滑至3456吨,占当月进口总量的39%,环比、同比大幅下滑了38.8%、30%,这主要由于9月时下游需求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导致了多晶硅市场价下跌到历史低点,国内成交量减少,海外多晶硅如韩企也受市场低迷而导致成交甚少。即使不考虑国内产能通过进一步技改仍有提升的空间(2015年通过技改增加产能3.5万吨),现有国内产能和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也已超出下游企业的用料需求。
作为国内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LDK、洛阳中硅及重庆大全等作为申请人,希望商务部对出口至中国的韩国多晶硅公司进行年度复审并提高税率。201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41GW,中国多晶硅有效产能共计19万吨,实际产量为16.9万吨。仅国内现有多晶硅产能就足以满足近40GW电池片的原料需求。以韩企为代表的海外多晶硅厂商在被我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进口量不降反增,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同行的瞩目。
也就是说,出口中国时,韩企产品的进口加权价与生产成本发生了倒挂现象,亏损卖出自己的多晶硅。问题来了,韩国企业的成本价是多少呢?据韩国最大券商新韩金融投资(Shinhan Investment Corp)的分析报告指出,去年OCI的多晶硅生产成本是19.7美元/公斤,现金成本16.1美元/公斤。
另外我国对来自美国的多晶硅实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因而美企被征税率较高,不排除一部分美企从税率较低的韩国转口至中国;同时,韩企本身被征的反倾销税率偏低,也促使它们大量出口多晶硅。至于韩企是否低于成本价对华倾销,仍要有待各方取证。
韩国和第三方机构分析数据显示,来自韩国的多晶硅在中国市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正常价值。2014年1月20日,商务部公布了《关于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的公告》,自韩进口的多晶硅被征反倾销税:熊津多晶硅、OCI株式会社、韩国硅业株式会社、KCC、Innovation Silicon等公司的税率在2.4%~48.7%不等,韩国主要两家企业税率仅2.4%和2.3%,产能占韩国产能80%以上。中国企业的处境如何?记者获悉,2015年,由于受到国外多晶硅的大量倾销进口,国内多晶硅市场价从年初的14.4万元/吨降至年底的10.6万元/吨,累计跌幅26.4%,年平均价12.4万元每吨,降22.6%,跌破了2012年年底双反初裁前的历史最低点,少数多晶硅企业维持微利,其他已亏损再者,国内十几家多晶硅企业之间已形成充分竞争关系,任何企业想在短期内抬高价格都无异于主动放弃市场。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9月韩国的多晶硅进口确在减少,数字已经下滑至3456吨,占当月进口总量的39%,环比、同比大幅下滑了38.8%、30%,这主要由于9月时下游需求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导致了多晶硅市场价下跌到历史低点,国内成交量减少,海外多晶硅如韩企也受市场低迷而导致成交甚少。第二,如果韩企不能降价卖出,难与中国企业竞争。
问题来了,韩国企业的成本价是多少呢?据韩国最大券商新韩金融投资(Shinhan Investment Corp)的分析报告指出,去年OCI的多晶硅生产成本是19.7美元/公斤,现金成本16.1美元/公斤。记者发现,之前我国商务部对美的多晶硅倾销税征收税率在53.6%~57%,其中如REC、赫姆洛克半导体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MEMC、AE Polysilicon Corporation等都被征税,远高于其他韩国公司。
截止2015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仅剩15家,其中产能超过万吨的有6家;这6家企业的合计产能占比达到76%,合计产量占比达到79%。否则包括韩企在内,更多企业会面临停产和其他运营风险,仅仅是停产一项,损耗就很大。
也就是说,出口中国时,韩企产品的进口加权价与生产成本发生了倒挂现象,亏损卖出自己的多晶硅。作为国内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LDK、洛阳中硅及重庆大全等作为申请人,希望商务部对出口至中国的韩国多晶硅公司进行年度复审并提高税率。
但是就在去年,来自德国、美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挪威、日本和沙特的进口多晶硅累计超过6万吨。以OCI为例,倾销幅度可能是36.88%,不是原来2.4%的倾销税率。同时这类韩企通常属于大型综合性集团,多个板块腾挪得当的话,亏损可以被部分填平。韩国和第三方机构分析数据显示,来自韩国的多晶硅在中国市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正常价值。
首先,今年第四季度整个光伏市场将会进入反弹,尤其是11月和12月。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外企业愿意亏本卖出多晶硅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硅片厂集中于国内,因而绝大多数的上游多晶硅要卖给国内公司。
不过就该说法,记者尚未得到韩企方面的确认。但整体看,今年我国从韩进口的多晶硅依然不会大幅削减。
不如通过降价的方式销售货品,使机器不要停转。该企业表示,近期现货价格略低于15美元每公斤。
江苏中能硅业、江西是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LDK)、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阳中硅)及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大全)等中国厂商提出,希望商务部对韩企实行反倾销复审,理由是其实际的倾销幅度已达33%以上,远高于此前的终裁税率。即使不考虑国内产能通过进一步技改仍有提升的空间(2015年通过技改增加产能3.5万吨),现有国内产能和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也已超出下游企业的用料需求。中国企业的处境如何?记者获悉,2015年,由于受到国外多晶硅的大量倾销进口,国内多晶硅市场价从年初的14.4万元/吨降至年底的10.6万元/吨,累计跌幅26.4%,年平均价12.4万元每吨,降22.6%,跌破了2012年年底双反初裁前的历史最低点,少数多晶硅企业维持微利,其他已亏损。有色协会硅业分会的最新报告也显示,海关数据统计,2016 年1-9月累计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为49468 吨,同比增加29.7%;累计进口均价15.08美元/千克,同比下滑11.0%。
至于韩企是否低于成本价对华倾销,仍要有待各方取证。光伏研究机构GTM的《多晶硅2015-2018:供应,需求,成本及价格》报告中则显示,OCI去年的现金制造成本略高于18美元每公斤。
以韩企为代表的海外多晶硅厂商在被我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进口量不降反增,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同行的瞩目。仅国内现有多晶硅产能就足以满足近40GW电池片的原料需求。
同时据其相关数据,市场推测其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应高于17美元,在19美元每公斤左右。本以为征税之后,海外多晶硅进口量就此偃旗息鼓,但出乎意料的是,2014年韩国多晶硅进口量高达3.5万吨,比2013年增长了65%,2015年继续攀升至4.8万吨,上扬35%。